安规网 -> 安规百家讲坛 -> 温升测试的介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4  >>  Pages: ( 4 total )

寒烟翠 2007-11-01 17:00

在开始之前,和大家一点约定,请不要发水贴,请不要跟贴问具体某一个产品的测试,这里只是探讨温升测试,是一种总结,不是答疑。如有遗漏或补充的内容希望大家指正!
    就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后给大家参考吧,只针对家电产品,也就是使用EN/IEC 60335的产品适用,但是原理部分所有安全测试的基准都是一样的,只是可能受到国家的电源供电系统的不同或产品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要求。
     我将会分成四个部分来介绍温升测试,第一是实验室的5个要素;第二是温升测试的实验室5要素详谈;三是如何去选择测试需要考虑的点;第四是测试完后需要记录的数据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我觉得重点不是测试,而是之前的准备;而更加重要的是背景知识的积累。
     第一部分实验室的5个要素,即试验环境,实验设备,实验样品,操作人员,试验方法,对任何产品均适用。
1)    实验环境就是实验所需要满足的温度湿度等要求,有时需要特别的设备来达到这些要求;
2)    实验设备这里所指的是你需要检查你所使用的仪器是不是经过校准的,并且是否在有效期以内的,另外这些设备的测试范围是否可以覆盖你所需测试的样品的,如果上面的情况是否请和贵公司的仪器部门联系,不要把问题扯远,工程师不是全能,知道自己需要使用什么量程的仪器就够了;
3)    实验样品就是在测试前你需要检查你的样品是完好的,能正常工作的,这个问题说重要也重要,经常我都会发现有些工程师测试时间大于很多分配的时间,经过了解,有时可能就是忘记布点前先检查,结果布完发现样品不工作,不是所有从生产线上抽过来的样品都可以工作的;安全工程师一定不能有的心理就是侥幸,做一份工作就应该有相应工作的职业素养(题外话);
4)    操作人员就是指负责这个测试的人员,必须保证测试人员是经过设备和实验方法的培训的,有资格从事这个实验的,如果是没有经验的操作人员需要有资历的工程师指导,很多工厂自己测试都是合格,然后给样板我们测试时就发现不合格,其原因就在于操作人员的问题了;一个臭氧浓度测试我都需要培训一次设备/测试标准/测试样板,指导新工程师测试一次,现场看新工程师测试3次,以后不定期的抽检,这一块对测试的 结果可能影响是最大的也最可能出问题的;
5)    实验方法,你所执行的测试所依据的标准,或者客户指定的测试方法,不管你有多么熟悉产品和标准,测试前还是浏览一下你所需要参考的标准,确保不遗漏任何信息。

   下一个部分我会抽时间写好再发上来。

寒烟翠 2007-11-01 18:09

第二部分,温升测试所对应的5要素
1)    试验环境,一般part 1部分第五章就是关于测试的要求,比如温度,电压和频率的选者,PTC产品怎么做温升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般都是要求20度+/-5度的,如果part 2部分没有特殊要求,就是参考part 1的要求,另外空调需要在焓差室,冰箱需要使用恒温恒湿箱,如果去热带气候的国家风扇类通风设备可能在40度的环境下做(国家差异中可以找到),总之结合part 1和part 2部分和国家差异的要求先了解清楚现在测试样品的环境条件;
2)    设备和工具:温度巡检仪,细丝热电偶(fine-wire thermocouple),功率仪,测试角,如果要用绕组法测绕组的温升还需要(电桥或万用表(最好带存储功能的),开关,每个公司可能略有不同);温度巡检仪有些公司和电脑连在一起,系统控制(认证机构基本都用这个),有些是直接打点(工厂使用居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功率仪是否满足你测试产品的电流和功率,尤其是大功率和一些特殊的产品,也就是量程要看一看,比如有些可以产生蒸汽或压力的设备那么你的测试仪器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呢?以前公司用了一台不可以测试蒸汽类产品的设备来测试,由于这个问题的疏忽公司一次就损失了20万左右;
      再来看看细丝热电偶,热电偶不一定都是细丝的哦,但是标准要求你是用细丝热电偶,何谓细丝,标准也有定义,直径不超过0,3mm的,从这个角度看很多工厂的热电偶都是不合格的,和22AWG的内部导线一样粗。
        另外需要了解一些热电偶的背景知识,我们都知道热电偶的原理就是用两种不同金属的电势差的不同来反馈温度,所以呢,热电偶也分很多种类,比如K(镍铬-镍硅),J (铁-铜镍) ,T,S,R等,里面的两种金属是不同的,当然他们的性能也不同了,比如最高可以测试的温度,比如有些热电偶可以放水里,有些可以直接布在带电部件上,有些不可以,在使用前我们最好知道自己所使用的热电偶类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一般认证机构都使用的是K或J型,无他,便宜而且基本够用,这种最高可以测量200度的温升,所以千万不要布在发热元件的表面,十成十破坏设备,另外就是热电偶也是有标准的,比如裸线长度多少,不可以交叉,不可以多点接触代替焊点等等要求,有兴趣的自己搜索一下。
        而关于电阻法测试电阻,以前我的公司是使用开关,不过内租要小不然影响测试结果,开关都是用进口的,国内的没有符合要求的,现在的公司是用一套专门的设备,接线测试就可以了,什么都做好了,其他公司都没有的,因为是设备部自己生产的,公司的设备部比较牛,其他一些专业检测机构的设备有一些都是跟我们公司买,所以我们现使用的设备很多是自己做的,一般都是专用的,和现在国内认证机构所用的设备可能有些差异。如果电阻很小,十来欧或几欧的可能就要使用电桥测试才准确,交流异相电机用万用表则没有什么问题,串级电机我就没有什么经验了;
      测试角没什么好说的,按标准的厚度的木板,一定要漆黑,黑色吸热,这也是为什么-2-30的标准在做覆盖测试(19.103)的时候也要求将disk漆黑,一样的道理。
3)    4)实验样品和操作人员就不说了,该交待的第一部分都有了;
5)实验方法:11章已经规定了要用细丝热电偶测温升,电阻法测绕组;还提到了需要安装的正常安装,Portable的放测试角,有些要求放test house,结合part 1和part 2部分看选择好就行了,没什么好说的。再来就是测试电压,根据电热,电动和联合器具分,电压略有不同,PTC heater的电压要查第5章。最后就是所有11章测试都会出现一个字眼就是Normal operation,但是什么是Normal operation呢?字面上的理解是正常运行,有些标准要你看说明书,说明书的操作部分就是正常运行,但大部分在标准都有定义,一般在part 2部分第三章,标准有定义的参考定义,标准煤有定义的参考说明书。
第二部分完!

寒烟翠 2007-11-01 19:37

        第三部分大致介绍一下布点的原理和方法,table 3已经给出了元件的温升限值,注意有些标准的part 2部分有表格取代了table 3,可能取代后的是温度不再是温升,要看清楚。一般来说什么部件需要布点呢?一,table 3提到的所有部件如出现在你的产品上都需要布;二即使没有出现在table 3中但有T-mark也需要布;三30章的材料测试要参考温升值的地方要布;四为了节约测试时间,19章有温度限制的点也要布,这样做完温升后做耐压泄漏电流,就可以直接进行19章而不需要重复布点工作,有时一台机做19章可能不够,还是要布,但至少可以减少一个重复的工作量。
    布点过程要注意是布在ambient还是surface,ambient是指元件周围5mm的地方,很多有认证的元件比如thermastat,switch等的T-mark都指的是ambient。另外标准让你把点布在最恶劣的位置,就是温升可能最高的位置,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但就是位置的选择就不是个个都可以把握的啦,经验是一个方面,丰富的知识也是关键,也就是我强调背景知识的原因。一般来说首先要知道这个器具上什么是会发热的部件:有绕组的地方(电机,变压器)和电热部件,这个一般我们都知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地方,terminal的位置,就是有电连接的位置,有些时候这个地方的连接不好就会导致大电流从而导致高温,很多的火灾和触电都是因为端子引起,这个是不可以忽视的,一般有经验的工程师从结构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另外就是有PCB板控制的电路,怎么样找其中的最高点,如果有变压器或绕组在pcb上,可能附近会比较高温度,但也可以通过看PCB的原理图,找到降压电阻,一般这个元件的发热最厉害,在测试前也可以看看整机的电路图,看看设计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而一般有问题的那个元件就会是可能导致试验失败的那个点。将点尽可能的布在这些会发热元件上或附近,如果你没有太多测试经验,或者判断不出的时候,那么就把你怀疑的点都布上,自己去做对比和积累,这个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布点的时候热电偶是不可以扭曲的,应该是顺着方向布在元件上,引线出来准备测试完毕后测热态绕组,但测试前先记录好冷态的绕组和温度,绕组法就要根据你现在的设备去决定怎么接线了。
    布完,固定好这些点,安装好,调好电压,开热电偶开机,测试,如果有高中低档,那么高档和低档都要测,一般所有的switch都在on的位置。
   
    第四部分,测试没有说明的一般都是做到稳定,所谓的稳定的意思是一个小时内温度上升不超过1度就可以停止测试,当然是指所有的点;有些器具的测试时间要参考part 2部分,可能是做几分钟,也可能要求你做几个循环,如果有时间限定的,那么器具断电后不要马上关热电偶,可能有些点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等到温度自己跌下来后没有什么变化才停止热电偶的读数。
    如果有绕组的,断电前要接好万用表或电桥准备读热态绕组,一般的万用表和电桥都是不可以带电测的,测试断电的瞬间还要同时停止风叶的转动才行,然后开万用表,准备读书,记下从断电到读数这段时间花了多少秒,记录到的15组数据其实第一个最重要,如果你读到的数来回波动那么这些数据是不可取的,绕组一定是慢慢下降的,图形是y=(1/x)2 ,x取正的图形。最后用软件计算出来就可以了,对比限制,结束测试。

寒烟翠 2007-11-01 20:18

补充一点,如果温升非常接近限制的时候,需要考虑仪器的不确定度的问题。不确定度有专门的IEC文件规定,很厚的资料,但目前我电脑里没有这份资料。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查!

寒烟翠 2007-11-01 21:22

在上文中我提到了背景知识很重要,但可能要看你的发展是什么了,如果想要做专业人士,可能这是必不可少的,总之个人的目标不同,自己取舍就好!
    我只说说自己的积累过程:才开始做安全的时候,不用说当然是啃标准,但在做的过程中,第一件事就是发现对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等不清楚,当时对我最关键的就是电机,因为我开始做安全是从电动类器具开始的,当然公司也有路给你走,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让你熟悉一类产品的测试再慢慢增加,所以那时我还没有做带电路的产品,于是就自己上网查电机的相关知识,买书自己看,后来经过我们和领导反映,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公司请了一个老专家来给我们进行了一天的培训,这是第一阶段吧,黑暗的日子,几乎天天工作12小时以上;
    三个月后对所有测试就都基本熟悉了,但这个时候就开始做带电路的产品了,于是问题又来了,虽然学校我是读工科,但是发现学校学的东西根本就用不到工作中,才开始看着pcb板只有发呆的份,完全不知道该量那里到那里的距离,也不知道这电路是怎么实现控制的,这些元件有什么作用也稀里糊涂的,要短路那里也完全没谱,才开始我连电阻都试过做短路,现在想起来自己都骂自己SB,还好这个时候我老板找了公司的一个非常有资历的人来做我的trainer,就是有什么问题都找他,我的trainer是什么资历呢,公司有三个技术专家,一个就是技术总监,直接参与标准的技术会议,所有技术问题都到他这里,解决不了才层层望上,另外两个呢一个是负责欧洲的技术经理,一个负责北美的,我的trainer 就是负责欧洲的,因为那时我是做欧洲的产品的,这对我的发展真的是帮助很大,记得那时第一次拿电路板去问他的时候,他首先问我学什么专业,我说XXX(和电学无关),然后他就告诉我以后有电路的话,拿过来问我,我教你怎么看电路,他真的教了我很多东西,正是因为他教我才让我比别人更快的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当然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我自己也花了不少的功夫,而且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人家是专家,想偷懒根本就不可行,很容易就被识穿,结果可能更累(切身体会,偷懒不成功),在这个阶段我自学了常用元件的原理,以及熟悉了常用的控制电路,自己也尝试做一些电路分析,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是基础不够扎实,比如后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可能他会用到微积分或其他工具,物理学的一些公式,我发现完全跟不上节奏,于是也不得不把大学物理和高数又捡起来学了一遍。其实我们才开始的半年是不能自己出结构报告的,自己看过,要给有经验的工程师看过有没有看漏才能出的,看结构可能是所有工作中最要求经验和综合实力的啦!经过这一阶段,基本的东西我都掌握了,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做不同的产品,增加经验,本来以为稍微轻松一点,但跟着很快就开始要做北美的标准了。在这阶段让我很有感概的是如果一个40段的高手教你,你再蠢可能也有个15,6段左右,如果一个16段的人教你,充其量也就是16,有时机遇真的很重要。
    因为已经有了一些基础,这时已经容易很多了,但是最痛苦的是专业术语北美和欧洲有些不同,经常不知道标准里的东西是什么,要求什么,而且每个产品都会有一个标准,不像欧洲的标准,几乎一样,第二部分不同而已。每一个标准里可能又会引用很多其他标准,电机有电机的,变压器有变压器的,电容是电容的,电源又另一个,材料又有好几本,那个辛苦阿,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读了多少UL的标准,但是读一本做完就忘,我的感觉是可能提高了英文的阅读能力吧!
    但经历完这个阶段我已经开始觉得不管美国还是欧洲标准,有些东西都是一样的,比如测试了,方法不一样,但原因还是一样的,于是这个时候我开始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些测试,这些测试的意义在那里?如果这些测试的背后是没有原因的,那我们不是很白痴,在这个时候看了很多和测试无关但是可能规定了一些其他内容的标准和资料,比如关于人体阻抗研究的标准,60990,不确定度的资料,ISO 17025,cl/cr测试的一些指引等等,当然也包括上文提到的仪器的了解,比如热电偶拉,等等,现在仍然学习中,除了靠自己没有别的路走,除了努力也没有捷径可走。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目标是能做到一些标准的Auditor/Accessor,这个职位现在以至于将来都是很空缺的,而且高薪,全世界飞!

caballo3157 2007-11-02 07:24

看来楼主花了许多心血贡献此文,非常感谢!
温度(温升)测试有很多专题可以讨论,但具体到一点,就是如何“准”?
本文一、二部分提到到的5个部分,恰是做质量控制或分析上常说到的“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第三部分要能扩大,介绍一些更多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就好了。

另外纠正一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地方,terminal的位置,就是有电连接的位置,有些时候这个地方的连接不好就会导致大电流从而导致高温,很多的火灾和触电都是因为端子引起,......”这点要注意没错,但导致高温的不是连接不好会导致大电流,而是连接不好,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加,使得局部产生高温。毕竟接点不过是整个电路中串联的一点。

寒烟翠 2007-11-02 17:12

谢谢楼上的纠正。主要原因是电阻增大。
你说的准是什么意思?是测量的准确度?所有的测试都有偏差,有人的因素,有仪器的因素,但如果温升值和限值相差较远的情况下就可以忽略这些的影响,而如果临界的时候则需要从新考虑。还是指应该针对一个或多个产品来说明,这样才够准,也就是你说的需要第三部分的内容,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只要知道分析原理就可以了,就算同一种产品结构都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产品的不同结构都会导致所布的点会不同,你只可能拿一两个来做案例,而不可能每一种都去制定一种既定程序。这也是为什么认证机构都会有很长时间去培训一个新工程师,我们公司是2年,在这之前是不允许和客户联系的,也不可以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你知道他们都要学什么吗?课程多到你想不到,除了技术的,还要学德语(英语是必备的),人际关系,如何和部门协调/合作,项目管理等。

caballo3157 2007-11-02 21:23

我说的准,就是测试如何能够更准确地反应测试对象的真实情况。这也是我们测试的目的。影响“准”的因素,正如你分析的5大要素。这些误差,有些是在现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是值得推敲或可以避免的。后者是讨论的主要对象。
另一方面,我说的“准”还可以有这样2中含义:一是测试如何取得更接近“真值”的结果,二是如何取得有实际比较意义的、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的数据。前者主要有研究意义,而后者无论对测试机构还是生产企业,但特别是生产企业有着重要意义。
不同类别的产品千差万别,测试自然各不相同。所以测试人员的基础理论和对测试对象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这在某中程度上说,也是试验员和测试工程师之间的差别。
我说的方法,不是简单地说布点到哪个位置。而是说测试中可能会哪些问题,解决的方法。比如说干扰电压对热电偶测试的影响;接触电阻的影响如何防止和排除......。当然,这样说来话长。一个问题就可能做一个专题。

寒烟翠 2007-11-03 00:04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测试的要达到的目的一个就是用数据尽可能真实的反映产品的情况;第二是使得该测试具有可重复性,正如你所说这个对认证机构或工厂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婚前财产登记一样,出了问题也是责任与义务的划分标准。与其说这个是对测试的要求,不如说是对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的审核是根据ISO 17025,这就是其中的要求,但是17025和欧盟的指令一样,都是法规性的描述,没有可操作性,于是对应欧盟的指令就产生了标准,而对应17025,每个专门做测试的机构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来保障或者证明实验室可以达到17025的要求,但大致都会通过以上对测试有影响的5个因素来执行17025,专业做测试的机构一般都会先向政府或相关机构申请实验室的审核,比如要做CB就必须是CBTL的实验室,即便是CBTL也不代表什么产品的CB都可以出,如果某些标准的设备没有是不可以申请的,如果做3C则需要实验室申请CNAL,对于认证机构来说,实验室的保证是最低限度的。一般这些正规的实验室都可以保证以上提到的两个目的。
    而我的温升介绍之所以分成这样的五个部分来介绍,一方面是逻辑性强一些,另方面这样的总体把握性会好一点,知道如何去做,去查资料,总是好过别人告诉你怎么做。
    至于干扰电压或接触电阻的问题,这些是属于设备的问题,可能我们需要知道做测试可能遇到这些问题,或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前文也提到过测量的量程,范围和设备的参数等问题,但在开始阶段我个人的看法是不需要具备设备的解决能力,知道用什么设备测试什么产品,做测试前确定是否合用就可以了,安全真的深入也是有很多内容的,只有一步一步的来了,不能看到什么都去搞一下,结果就是最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是很深入。坦白说我现在还没有开始设备的解决能力阶段,不过如果要做专家或Auditor这些是必备的,只是还不到那个时候吧!

roy517 2007-11-03 10:32

第四部分,测试没有说明的一般都是做到稳定,所谓的稳定的意思是一个小时内温度上升不超过1度就可以停止测试,当然是指所有的点.
我觉得上述的一段话好象有点问题,按我的理解稳定应该是45分钟之内(不是所有的点,而是从后往前推),温度的变化(上下跳动)不超过一度就可以了!
请大侠指正!

寒烟翠 2007-11-04 04:19

我不是TUV的,也不用猜各自的出处,互相学习就够了,TUV有卖设备吗?没有。
上诉关于稳定的定义标准没有说,但你的理解肯定是错误的,如果电动器具的产品一般可以做到稳定的45分钟是肯定稳定不了的。这个稳定的说法是可以从其他的资料查到的!星期一回公司查到如果没有受控我可以发上来给你们。

caballo3157 2007-11-05 07:28

稳定的要求不同标准要求有不同吧,例:
IEC60598:
12.4.1  f    Measurements shall not be taken until the luminaire has stabilized thermally, i.e. temperatures are changing at a rate less than 1 °C per hour.
UL1029:
21.1.6 A thermocouple-measured temperature is to be considered constant if three successive readings, taken at not less than 15-minute intervals, indicate no upward change.
UL1278:
39.1.8 To determine whether a heater complies with the requirement in 39.1.1, it is to be operated continuously until constant temperatures have been reached. A temperature is considered to be constant  when three successive readings, taken at intervals of 10 percent of the previously elapsed duration of the  test (but not less than 5-minute intervals), indicate no change.

寒烟翠 2007-11-05 17:12

在帖子一开始就已经指出了这是针对EN/iec 60335的讨论。
其他标准有说明需要产靠特殊情况的以具体所使用的标准为准。

安规菜鸟 2007-11-05 17:54

呵呵,来了一个高手啦!!!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高水平的文章了。
说到认证机构的工程师培训问题上,可以说现在就几个大机构会做得好一些,他们里面很多员工是需要到实验室培训的(即使是销售人员也到实验室培训一段时间,熟悉实验室人员,以及一些基本的仪器,测试等),然后有一个很漫长的,给人家打杂的阶段。然后就是自己做报告。做项目工程师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是要很多的,我个人认为,标准前面提到该标准所引用的标准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这个就是要靠时间来积累了。但是,目前很多公司都是赶鸭子上架,招了一个新人,匆忙培训一个星期就要写报告了,说是写报告,其实就是把模版上的一些数据改一下,客户信息改一下,没点质量!!!而且公司没有人才梯度,没有技术讨论的氛围。还有很多毛病,唉,还是不说了。 [s:6]  [s:6]

jack1295254 2007-11-06 15:03

谢谢楼主的分享,在这有点比较弱问题要请教一下:

1: 我们一般都是直接布在元件上面,当然得到的就是表面的温度,因为一般器件的表面温度会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吧,所以一般都没有布在周围,这样做对吗?布热电偶时,如果是测AMBIENT的温度的话,那热电偶是怎样固定的呢?(我们使用的热电偶有点硬,不好固定) [s:87]

2. 个人感觉其实在标准中所提到的温升的一些重要的点还是不够的,实际测试中我们会布出很多其它的可疑的点,那这些点的限值怎样确定呢??

谢谢~!~!

依然 2007-11-06 15:13

按照UL标准,室温的测量是将热偶线探头放进一个装有15毫升矿物油的瓶子.
温度的限制值在标准中都有,如果没有,那这个温度应该是由制造商选择的材料决定的.

寒烟翠 2007-11-06 18:07

Quote:
引用第17楼安规菜鸟于2007-11-05 17:54发表的  :
呵呵,来了一个高手啦!!!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高水平的文章了。
说到认证机构的工程师培训问题上,可以说现在就几个大机构会做得好一些,他们里面很多员工是需要到实验室培训的(即使是销售人员也到实验室培训一段时间,熟悉实验室人员,以及一些基本的仪器,测试等),然后有一个很漫长的,给人家打杂的阶段。然后就是自己做报告。做项目工程师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是要很多的,我个人认为,标准前面提到该标准所引用的标准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这个就是要靠时间来积累了。但是,目前很多公司都是赶鸭子上架,招了一个新人,匆忙培训一个星期就要写报告了,说是写报告,其实就是把模版上的一些数据改一下,客户信息改一下,没点质量!!!而且公司没有人才梯度,没有技术讨论的氛围。还有很多毛病,唉,还是不说了。 [s:6]  [s:6]


        这个问题也不能太绝对的说,几个大机构反而可能做的不如小机构好,人少就好操作;另外就是应该没有人会把新来的员工当作打杂的,因为谁都希望他们能独立工作,老工程师指望他们减轻自己的负担,老板希望他们能尽快产出赚钱。
    另外说到培训,先从机构本身说,一般认证机构都是测试工程师,工程师,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管理实验室和工程师的经理,还有专门独立出来的专家,称为技术经理,再上就是老板,很简单,新进的没经验的员工都是工程师而已,做几年有一定的经验和审核报告的能力的时候才能升为项目工程师。
    因为一个机构可能都有好多条产品线,所以不可能由培训的人把所有的都培训完再交回给相应的产品线,一般都是由培训的人负责培训完基本的内容,多半都是制度,流程,公司文化等内容,然后就交回给产品线,由他们自己安排一个资深的工程师来带新人,但是这几年中国的出口发展很快,所以认证机构也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招的新人太多,老工程师处于项目负荷过重,还要负责带新人,所以根本应付不过来,再加上要的新人太多,不可能达到以前招人的水准,对比三年前招人的条件和现在的条件就可以看出来,以前要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然后还有一堆要求,后来两年,一年的都要,新人的质素也越来越差,连技术员都开始抱怨这些新工程师什么都不懂,我见过最差的一个是进公司三个月后还不会测球压,就这样的一个人,半年后经理就让他下厂测试,反对有什么用,经理说没人用了。
    另外一点从客观上来说培训也是一门学问,而且涉及到人,所以是很复杂的工作,首先老板要他们尽快学习完去赚钱,但作为新进的员工,总想要更多的时间去学更多的东西,对于他们两方面来说我觉得这样想都没错,但到培训者身上就成了压力,一定的时间要满足两者的需要,这是培训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就是每个人的背景可能都不同,学习方式能力也有所差异,而且他们都是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也就是已经形成一定定势思维的人,如果不顺着他们的思路,他们才不理你,但又不能太顺,不然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
    第三,就是培训本身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一个非常难于把握的内容,作为认证机构的员工,不能不知道标准是怎么来的,法规是什么,指令又怎么回事,人家欧盟的游戏规则等等,但是对一个新员工,根本分不清这些关系,你说一次他们也不懂,但这个内容可能对目前他们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说完全没有关系吧又不是,分分钟见了客户就乱说,人家不知道还好,可以蒙混过关,知道的话那种难堪,还有一次是我们在公司半年的时候和一个客户吃饭,客户对公司的英文名称有兴趣,问我同事,同事瞠目,转头问我,是什么意思,这个就是广度的问题,有必要让他们都知道一些,但又不能太深入,不然记不住分不清;深度的话其实我们也有培训资料关于标准的每一条所对应的为什么,但是这些东西一进公司就讲给他们听,无异于听天书,就连讲标准都很勉强,所以只能是讲一些,让他们做一些测试,然后再深入一些,慢慢引导。

寒烟翠 2007-11-06 18:25

Quote:
引用第18楼jack1295254于2007-11-06 15:03发表的  :
谢谢楼主的分享,在这有点比较弱问题要请教一下:

1: 我们一般都是直接布在元件上面,当然得到的就是表面的温度,因为一般器件的表面温度会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吧,所以一般都没有布在周围,这样做对吗?布热电偶时,如果是测AMBIENT的温度的话,那热电偶是怎样固定的呢?(我们使用的热电偶有点硬,不好固定) [s:87]

2. 个人感觉其实在标准中所提到的温升的一些重要的点还是不够的,实际测试中我们会布出很多其它的可疑的点,那这些点的限值怎样确定呢??
.......


1)如果标准让你考察元件的表面,那就布表面,如果是元件的环境温度(ambient),那就应该布在元件5mm处,而且当元件使用在一台整机里的时候,表面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高的,比如开关用在发热体附近,那么表面的点肯定没有5mm(接近发热体)的点温度高,所以需要看结构;固定的话可以根据结构选择一些工具,扎带,胶布,胶水等,不过一般我们是不用胶水的,除了一些没有办法用其他工具固定的;
2)除了标准中提到的点需要考虑之外,有温度限制的元件也要布点,还有就是要做材料测试的地方也要考虑,尤其是电热类器具。至于你说的可疑的点,我不知道你布什么地方,所以没有办法告诉你有没有限制。

寒烟翠 2007-11-06 18:51

Quote:
引用第19楼sinian519于2007-11-06 15:13发表的  :
按照UL标准,室温的测量是将热偶线探头放进一个装有15毫升矿物油的瓶子.
温度的限制值在标准中都有,如果没有,那这个温度应该是由制造商选择的材料决定的.


        热电偶的这个做法可能是因为UL工程师去到工厂做测试,没有符合要求的设备所想出来减少环境温度误差的吧(我猜贵司的产品可能就是有热量产生的器具),UL本身没有硬性规定你的热电偶要放在这样的瓶子里,当然不排除针对贵司的产品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我任意翻查了两本UL标准UL250(household refrigerators and freezers)和UL429(electrical operated valve)的环境温度是这样说的:
8.6.7 The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is to be recorded at points located 915mm above the floor line and 254m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cabinet.....而且在8.1.1.1中也说明热电偶可以翻查标准ANSI MC96.1-1982。(UL 250);
25.4 The ambient or room air temperature is to be measured by a thermocouple not larger than No.24AWG, or a thermometer shielded from direct radiation and located so as to indicate actual air temperatur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valve. (UL 429)
从这些描述都可以看出,  环境温度只是为了准确测试环境的,为了避免器具测试过程中的风,热等形式的传递而影响室温,所以对一些产品需要用到一些东西来避免风和热的辐射(也包括其他的能量形势),你说的瓶子只能避免风,热量同样可以辐射进去,所以我想加入矿物油就是为了减少热量的辐射,当然也可以减少风的余量对环境的影响。如果测试角本身具备一些特殊的测试位置或可以避免这些影响的话,也可以不用,我也看过有些是使用不锈钢桶样的来布环境温度,厚度有一定的要求,有两层,热电偶布在内层。
    2)纠正一下,不管温度限制在标准中有没有,都以你所使用的元件或材料本身作认证的温度限制为准,所使用元件或材料没有温度限制的,以最终产品的标准为准。

依然 2007-11-07 08:57

[quote]引用第22楼寒烟翠于2007-11-06 18:51发表的  :
  热电偶的这个做法可能是因为UL工程师去到工厂做测试,没有符合要求的设备所想出来减少环境温度误差的吧(我猜贵司的产品可能就是有热量产生的器具),UL本身没有硬性规定你的热电偶要放在这样的瓶子里,当然不排除针对贵司的产品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我任意翻查了两本UL标准UL250(household refrigerators and freezers)和UL429(electrical operated valve)的环境温度是这样说的:


关于室温用矿物油的测量方法不是UL工程师想出来的,是根据UL153测试温升的方法中执法的:
125.5 Ambie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125.5.1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is to be measured by means of a thermocouple immersed in a bath of
15 milliliters of mineral oil in a glass container. The oil bath is to be placed:
a)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horizontal plane formed by a line that passes through the portable
luminaire halfway down its vertical length; and
b) At least three unit diameters from the product horizontally.

寒烟翠 2007-11-07 18:31

当然不排除针对贵司的产品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关于室温用矿物油的测量方法不是UL工程师想出来的,是根据UL153测试温升的方法中执法的:
.......[/quote]

        在上面就说了“当然不排除针对贵司的产品标准是这样要求的。”这句话。
    另外你要说明清楚这是什么产品什么标准,ul 153是for  Portable Electric Luminaires,是一本产品标准而并不是一本基本标准,并不是所有标准的测试方法都要引用ul153的,所以这样两句话说出来很容易误导别人的,没有前提没有范围怎么讨论。

chaotao 2007-11-08 00:53

测试的要达到的目的一个就是用数据尽可能真实的反映产品的情况;第二是使得该测试具有可重复性,正如你所说这个对认证机构或工厂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婚前财产登记一样,出了问题也是责任与义务的划分标准。与其说这个是对测试的要求,不如说是对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的审核是根据ISO 17025,这就是其中的要求,但是17025和欧盟的指令一样,都是法规性的描述,没有可操作性,于是对应欧盟的指令就产生了标准,而对应17025,每个专门做测试的机构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来保障或者证明实验室可以达到17025的要求,但大致都会通过以上对测试有影响的5个因素来执行17025,专业做测试的机构一般都会先向政府或相关机构申请实验室的审核,比如要做CB就必须是CBTL的实验室,即便是CBTL也不代表什么产品的CB都可以出,如果某些标准的设备没有是不可以申请的,如果做3C则需要实验室申请CNAL,对于认证机构来说,实验室的保证是最低限度的。一般这些正规的实验室都可以保证以上提到的两个目的。

caballo3157 2007-11-08 06:50

“一般这些正规的实验室都可以保证以上提到的两个目的。”

话似乎没错。但实际上这些试验室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测不准”现象的。

寒烟翠 2007-11-08 16:17

        肯定存在的,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主观因素是人,客观的因素是产品更新比标准快,即使符合了标准也不代表安全,同样也不代表出了问题打官司你就一定会赢。但不可能因为少数的问题而不信任大多数的测试数据,厂家也不可能因为不可知的因数而不做生意。
    按正常情况做,出了问题再不断更新发展,这也是标准更新的一个原因吧,我想这本身也是一种发展轨迹吧,既然做就不要怕犯错!

qxw0301 2007-11-14 09:24

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skyish_fly 2007-11-15 20:14

不可能因为少数的问题而不信任大多数的测试数据,厂家也不可能因为不可知的因数而不做生意。

这话不错。。。

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人主导着地球,全部东西都因人而起 [s:3]

莫氏之星 2007-11-24 15:27

就本人来说,温升问题并不是一个很难解答的研究的项目,只要实验环境符合,测试方法正确,仪器准确,记录无误,也无什么可注意的啦!!!!!!!!

longer 2007-11-26 13:45

楼主写的不错,做温升试验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东西不是看了标准就能做好的,需要在实验室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我们做温升的测试仪器有2种,一种是K电偶,一种是J电偶的,平时J电偶的那种接点很容易断掉,我们就把电偶直接绕在一起,没有焊接,拿来测量温升也没有什么问题呀。

zsysp 2007-11-27 12:22

我发一个测温角的申购要求:
测试角为具有两个侧面,不封顶并有底板的半封闭矩形箱。由于器具需放置在测试角上进行试验,分为远离壁、靠近两侧边壁和靠近一边壁远离另一边壁等不同的情况,所以除于测试角外,同时还申购可灵活作为测试角边壁或底板的木板各一块。
为适合大多数器具的测试,计划购置的测试角大小为:75(L)×75(W)×120(H)cm。
试角大小为:180(L)×180(W)×240(H)cm。
木板的大小为:75×70cm木板一块,75×120cm木板一块。
木板及构成4只测试角的木板要求使用厚度约为20mm的,涂有无光黑漆的胶合板。
由于测试角边壁、底板的表面温升需要在测试过程中被测量,依据标准要求,用以测试表面测升的热电偶要贴附在由铜或黄铜制成的涂黑的小圆片背面,小圆片的直径为15mm,厚度为1mm,并且小圆片应与胶合板的表面平齐。同时标准还要求,器具的放置尽可能使热电偶探测到最高温度。因此,测试角的底板、边壁和木板均需要布有与胶合板表面齐平的,接有热电偶的圆铜片。并且圆铜片的数量应使得,每个圆铜片圆心之间的距离约为50mm。注意热电偶线的长度应方便连接到温度记录仪,所以供货时不应少于3m。

zgq800721 2007-11-27 19:13

[s:83] 我来冒个泡。其实有很多人都觉得温升测试是一个点线就可以的工作,太简单了。其实不然,这里面有着很多的学问知识以及周围环境等决定因数。我们的产品最近在做UL认证,在自己实验室做没有一个人发现输入继电器温升超标(我们的产品为UPS ),可到了UL 工程师来,问题来了。精才是精华!我都来学习安规知识,谢谢!

miller 2007-11-30 20:38

你好! [s:90]
我也是个初级工作者,也是搞安规测试的。就以我的经验而言,做温升也好,做其他测试也好,都需要细心,才能把各类测试项目做好。支持互相学习!!!!

寒烟翠 2007-12-03 12:49

Quote:
引用第28楼longer于2007-11-26 13:45发表的  :
楼主写的不错,做温升试验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东西不是看了标准就能做好的,需要在实验室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我们做温升的测试仪器有2种,一种是K电偶,一种是J电偶的,平时J电偶的那种接点很容易断掉,我们就把电偶直接绕在一起,没有焊接,拿来测量温升也没有什么问题呀。



直接绕在一起就变成多点接触,那么你布点的时候可能你要测的那个点的温度并不是热电偶感应到的那个点的温度。但一般的产品可能温升相差不大,所以对结果的影响不大,如果产品在临界或相差不大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你的实验室要申请CNAL或其他认可,一般这个问题人家看到都会给出NC.

longer 2007-12-04 15:53

呵呵,楼主说的很在理,我也知道热电偶应该焊接,而且焊点不超过1.5mm的

zs33257 2007-12-06 15:18

我见过最差的一个是进公司三个月后还不会测球压,就这样的一个人,半年后经理就让他下厂测试,反对有什么用,经理说没人用了。 [s:87] 我感觉球压测试是很简单的东西,会不会是你们公司自己的问题,根本没让他做过,所以不会做也可以理解。 [s:79]

nellhu 2007-12-13 13:12

关于温升测试中,测试点的选取,我有以下两个问题一直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大家怎样理解的:

在60335-1 cl.11 中有这样的一段: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other than that of windings, is determi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at places where failure could cause
.............
---bridging of insulation;
........
question 1: 在这里是否覆盖了所有温升测试中布温度点? 也即是: electrical insualtion+windings
如果是,那么在Table 3中提到的Pins of applicane inlets 怎样解释? 在实际操作上怎样做?

Question 2:Bridging insulation 具体指什么?

longer 2007-12-14 17:37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electrical insulation other than that of windings, is determi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at places where failure could cause
除绕组绝缘温升外,其他电气绝缘的温升是在其绝缘体的表面上来确定,其位置是可能引起下列故障的位置
第一个问题:测绕组最好用电阻法测,其他用热电偶测,Pins of applicane inlets是器具输入插口的插脚,我认为一般还是只有测量插口表面的温度,如电源线的耦合器那里,接好后很难测插脚的温度,所以选用通过VDE认证的插头。
第二个问题:Bridging insulation 指桥接元件的绝缘要求,双重或加强绝缘

张玉玲 2007-12-15 12:42

关于开关温升测试所用电压
开关额定值:13A/250V
我们做开关温升实验通常用交流电,16.5A电流,但是国外的客户确用直流电10A做的,,结果不合格.
直流电和交流电做温升有什么区别??

zgq800721 2007-12-15 15:26

我想直流不太引起热偶线温度的变化。你用16.5A的电流进行测试,是否太大?

fuyong 2007-12-16 10:27

有个非常菜鸟的问题,我在测试中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温控器的限制问题,在机器上安装的温控器是85度,按照标准要求的话限制应该是在60度,如果实际测量的温度高于60度是不是不符合标准要求.但改温控器在证书中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5度,对温控器的材料来说他是没问题的,我现在想弄明白的事对温控器的监控主要是为了考核他选用的温控器的位置是否正确呢,还是对他的材料等方面的考核.如果碰到这个问题应该这么处理

caballo3157 2007-12-17 07:15

除了温控器的位置还要考虑温控器选用的控制温度.

张玉玲 2007-12-17 15:40

Quote:
引用第39楼zgq800721于2007-12-15 15:26发表的  :
我想直流不太引起热偶线温度的变化。你用16.5A的电流进行测试,是否太大?


16.5A电流不是太大,温升结果还是合格的.小于45度.18A不行,温升44度,接近45度

certt 2007-12-17 20:23

LZ,值得尊敬,写了这么多的心得,不容易 [s:90]  [s:90]

秋飘 2007-12-19 14:05

Quote:
引用第33楼寒烟翠于2007-12-03 12:49发表的  :



直接绕在一起就变成多点接触,那么你布点的时候可能你要测的那个点的温度并不是热电偶感应到的那个点的温度。但一般的产品可能温升相差不大,所以对结果的影响不大,如果产品在临界或相差不大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你的实验室要申请CNAL或其他认可,一般这个问题人家看到都会给出NC.



这个问题值得注意,因为我公司有时候就这样做, 谢谢啊.
CNAL快了.

kevin1946 2007-12-22 16:10

很好的文章,见过的最有感情的操作指导书,
不论9000、14000还是17025都在讲“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简单、复杂?个中滋味自己体会!

LANY 2007-12-22 16:24

大家在布点的时候用什么粘啊?
要不会松动的啊

longer 2007-12-24 10:19

用胶水粘

张玉玲 2007-12-24 16:05

胶水和铝铂胶带都用的

amote2008 2007-12-24 16:24

学习+ing……

susansun 2007-12-25 10:22

Quote:
引用第45楼longer于2007-12-24 10:19发表的  :
用胶水粘

用胶水太麻烦啦,学了一招,试试用铝铂胶带啦!谢谢!

LANY 2007-12-25 10:44

温升测试时需要防止漏电,有什么好办法呢?


查看完整版本: [-- 温升测试的介绍 --] [-- top --]


安规网免责声明
安规网已运行
非经营性技术论坛,资源均为网友自主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仅供学习与研究,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及抄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Time 0.067178 second(s),query:6 Time now is:, Gzip enabled

安规网版权所有 安规网 安规网论坛 安规认证论坛 Copyright Reserved
粤ICP备07035324号